这一段是在回家的路上写的。众所周知,学校还是离开的时候最美丽。看着窗外的滚动着的每一幕,想到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初是对面寝室的一个同学在某一天晚上告诉我他第二天就回家了。我突然意识到下学期万一疫情严重,可能返校都困难。而再之后,他去国外念书,又是好多年。也许我们在刷牙的时候不经意的闲聊就是未来若干年的最后一次见面,也许明明上周才一起打了球的同学,下次见面就都是三十而立,中年发福,在酒桌上互相吹捧。这种感觉真的很割裂。
疫情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即使没有疫情,又有多少次能够好好道别。对于强关系,弱关系都不会特别在意,足够强的关系永远都会保持,足够弱的关系丢了也不可惜,怕就是这种若即若离,不算特别熟悉又触手可及的关系,平时不太在意,一旦失去,心里就忽地空了一块。恍如隔世。
为何突然变得这么煽情…记得上过一门课,老师上课讲到,人类群体与人类个体,永远都是在追寻过去的自己。我们讲弘扬传统文化,西方人讲文艺复兴,都是这一意识的投射。个体则更盛,比如大多数人都自带的“童年滤镜”,童年的饭菜香,童年的年味儿重,童年的游戏好玩儿,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追思。疫情极大程度地削弱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当对未来的描述变得灰暗,过去便更显得光明与温暖。我想这大概也是之前想法的来源之一吧。
所以今年的总结会更多一些,涉及的方面也更广一些,试图记录更完整的2022。各方面来讲,这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写得比较多所以看到不感兴趣的直接跳过就好)
音乐剧
可能没有谁的年度总结会以音乐剧开头吧。但对我来说,这一年收获最大的地方在于通过《西方音乐剧史》这门课接触到了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属于是相见恨晚了。还记得小时候一看到歌舞类节目就会迅速犯困,而音乐剧却以其独特魅力抓住我的心,我想,这是其贯穿始终的叙事性带来的。紧凑,波折,扣人心弦。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眼神,演员的口音、腔调,场景的布置,无一不体现出剧作者和演员自身对于剧目的理解。对于这些精湛打磨了一遍又一遍的经典剧目,再仔细地反复观看都不为过。多希望之后能有机会现场看一部剧!现在说得再多,都还是隔着屏幕,到了现场加上观众的氛围、舞台的布局、剧场的混响、演员的即兴发挥,每一处都会是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
年度 top3 :《Les Misérables》《Hamilton》《Dear Evan Hansen》。因为是刚接触音乐剧这个形式,所以上来看的都是饱受好评、完全不会踩雷的剧。看剧的时候真的会被每一个人物一点点的情绪变动感染,仿佛自己就是那刚刚挣脱枷锁的冉阿让,或者是举杯的汉密尔顿,又或者是 “waving through a window” 的伊文汉森。对我而言,音乐剧像是更加紧凑的小说,更加情感丰富的电影,以及叙事逻辑很强的歌舞,是各种门类的综合,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力。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每部剧的故事都迥然不同,能看出作者对于故事本身、对于历史人文、对于现代社会整体的思考。
因为自己写不出来就抄了一个《悲惨世界》的评论…
”冉阿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马吕斯、珂赛特: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艾潘妮: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安卓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沙威: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酒店夫妇: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明日之事,冥冥天意自有安排。”
果然世界文化都一样…五千年来的中国,大革命中的法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同样的戏码无数次上演,满怀激情的革命先锋,恋爱脑小年轻,蝇营狗苟的小贩,固执正义的警察;关心革命思潮的贵族小姐,立志解放奴隶的先锋,被情色蒙蔽的肉食者。那些出众的思想,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些巧合一般的冲突剧情,我想这些才是音乐剧区别于其它歌舞形式的核心,也是它最为迷人的地方所在。
当我试图用计算机的思维去理解它,我发现音乐剧的逻辑是分布式的。无论是小说、音乐,还是别的什么艺术形式,往往都由一个核心驱动,也就是它的作者,最多还有一些辅助的协作者,但基本都是单核运作,所以有些方面难免考虑不周。而音乐剧在创作完毕进行排演的时候,每个演员都在进行着二次创作,每个演员都试图把自己融入自己的角色,去理解这个角色的内在逻辑并把它表演出来。而真正演出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多核运作的模式了,观众并不是单线地跟随主摄像机进行游览,而是宏观地亲历整个现场,于是舞台立刻就活了起来。观众既可以顺着剧情去欣赏(这往往是第一二遍观看时候的体验);又可以只关注某几个角色,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与此同时,不同班底、不同导演会使每次演出都是一个新的体验,甚至可能发生一些有趣的场外事件(比如我看的那段《Dear Evan Hansen》中有一个椅子差点从舞台边缘掉落,又被演员若无其事地捞起来的场景)。如此多的复杂度加起来,导致即使同一部剧反复看,每一遍也都会有新的收获。
以下是著名沙威演员对于角色唱法的理解,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真的好用心)
游戏
今年玩到了好几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见下:
其中最想安利的是
Spiritfarer
,灵魂旅人(灵魂摆渡人)。它是我今年玩过最特殊的游戏。它没有恢宏的画面,不需要精细的操作和高超的技巧,只是简简单单地做任务、收集资源、推进剧情。玩的时候甚至有点像在读一部小说,但就是这样平淡的游戏却给了我很多别的游戏无法提供的情绪感受。游戏中我和我的猫扮演着灵魂的摆渡人,找到的灵魂都会化身具有其性格特征的小动物,住在我的摆渡船上。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和主角有着各种情感联系。而当任务做完,他们就会走上生命最后的倒计时。做任务的时候埋怨 npc 怎么这么多事,到最后就像送走自己的家人一样一个一个送往永恒之门,留下一朵灵魂之花。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印象最深的是每天会给植物唱歌的小夏,和腿脚不便需要把房屋搬到一楼的刺猬奶奶。她每天都要在船头眺望,想着自己的子女,而当我最后一次搀着她一步一颤地走回房间,她居然把我当成了她的女儿。还有那个啥都爱吃的蛤蟆叔叔,已经不敢再做他的任务,生怕哪一天他也突然离去。
就这样静静地,缓缓地,依依不舍地,亲历死亡。仿佛这是个稀松平常的话题。陪着他们走上最后一段路,完整地道个别,留下一串星星和一个空空如也的房子,绽放的灵魂之花是他们来过的痕迹。这个游戏就这样,让你习惯于身边的陪伴,甚至有些厌烦,又在某个时刻突然抽走,让人神思惘然。但又会有些羡慕,如果现实真的能有这样一段时间给人来好好地拥抱和道别…该有多少遗憾被填补。
直面死亡,我们选择拥抱,对视,郑重地道别。
学业 & 科研
2022 年对于学业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年,是出结果的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大概是保研到本系人机交互实验室继续读硕士吧。做出这个决定其实是有不少考量的。经常有人问,为什么不出国深造,这个问题我也总问自己。我觉得是有必要走出去的,不管以什么形式,总得知道别人好在哪里,才能进步。但又会有些恐惧只身在外的感觉,有些拖延,就没狠下心来做出这个决定。我想,读研三年该能把这个事情想清楚了。
这一年其实探索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从上学期手写的 quic 协议,到 rcore ,到做了一项微手势交互(偏工程项)、一项舌动交互技术(似乎投了还没中…),再到暑假做的 tts (啊其实最后效果比较一般…有点菜了)和第一篇 CHI (不是一作是和学长合作滴,偏语音交互和人机协同方向),再到后来的 CTF 和嵌入式。也一直在考虑之后研究的方向。
其实最感兴趣的是 CTF ,不过也仅限于一些基础工具的运用,没有深入系统地去学习。主要也是因为并没有把它当作未来的主攻方向。也有可能当它变成主攻方向之后就显得不那么有趣了…同样,感觉课堂上讲的操作系统的内容非常有趣,能感觉到设计操作系统的人的巧思,就像按照图纸一步步把乐高拼搭起来之后惊叹于设计者的奇妙构思。但感觉做相关方向的科研可能又是另外的感受吧。
之后呢还是会做人机交互方向的工作(这不废话嘛,都读这个方向的研了),选择人机交互是因为它非常的实际、创新,它给了我一种神秘的未来感,以及实际落地的可触碰感。能感觉到如果把事情从 paper 落实到生产生活,可以便利一大部分群众。提出问题,创新用法,解决痛点。有硬核的部分,也有设计感和艺术范儿的部分,目前觉得它还是挺适合我的。
(本来是有图的但是有一些涉密 or 未发表的内容,就先不放图了)
体育 & 志愿 & 社工
这仨其实没啥想说的就全部放一起了。
体育的话一直还坚持着篮球运动,虽然没加入篮球队(主要是感觉篮球队太肝了 & 我的身体机能其实不太能跟得上球队的训练)。最开心的是下半年的紫荆之巅,因为班级缺少主力(zyx 当系队大腿去了),所以直接变成快乐篮球,只进攻不防守,一场投进了五六个三分,砍了有二十几分。舒服~
另外的尝试就是射击,关注我 pyq 的每周都能定时收到我的射击成果。我觉得它确实是一项很适合我的运动,在射击的时候需要保持足够的静,全身心地投入在一个靶点上,那种心无旁骛的感觉让我非常舒适。需要静到忘记扣扳机的时间,顺其自然,一气呵成,几次之后就感觉很快上手了。一开始还感觉枪械非常重,几次训练之后就非常习惯了。只可惜因为疫情上到一半就停课了…
志愿的话还是老几样:写信(同河南的小朋友)、教人写代码( program buddy ),没有参加冬奥,也错过了答疑坊的报名时间,导致整体的志愿项目和时长都比较一般。
社工的话还是在当团支书(上半年),非常地无为而治,有事说事没事不联系。虽然有的时候会羡慕一些团体凝聚力强的集体,但从上任那一天我就意识到大家需要的不是一个“催人奋进”的集体,而是一个比较舒适不受影响的环境,和一群互帮互助互相讨论的同仁。与其组织很多的“集体自习”“假期打卡”的活动,不如多了解了解同学们需要什么,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帮助(比如请学习好的同学开“中厅讲座”,请学长学姐介绍经验等等),偶尔在一起聚一聚聊一聊。班级的重要性并不是它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而是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自在地发展。
写在最后
其实中间写了一段教育相关、政治相关、疫情相关的内容,但是觉得不妥,容易引发对立,就不在这里影响大家大过年的心情了。
我想,过去一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极不平凡。肉眼可见的,未来的一年也不会太好过。悲观地看,也许我们已经度过了最为平稳的若干年,今后要一直学着与风险共存。但我一向是个乐观的人,虽然今天下雨,但我一定会期盼明天是一个晴朗的大好天,一定是一个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一定。
Loading Comments...